抗疫医生第一个走上“代表通道”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是首位出场的嘉宾。疫情期间,他与湖北50多万名医务人员、全国驰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疗队队员一起奋战在抗疫前线。隔着屏幕,罗杰邀请记者到湖北看一看,看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的湖北正在恢复的生机与灵气。
“人心齐,泰山移。”罗杰说,湖北保卫战经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湖北人民不会忘记,在“封城”的日子里,从祖国各地运来的一车车蔬菜和瓜果;6100万荆楚人民不会忘记,在最困难的时候,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每一个口罩、每一件防护服;更不会忘记,4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疗队队员为我们拼过命。谢谢每一位帮助过湖北的人。
医防融合才能应对挑战
5月21日14时20分,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是第一位受访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2月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王辰赴武汉一线参与抗疫。
谈及我国新冠战疫取得成效的原因,王辰说,中国文化尊重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无论是人民群众同心抗疫,还是领导人果断决策,抑或是医务界付诸专业行动,都深刻体现了这种尊重生命和健康的文化。
体制是另一重要原因。“我们国家的体制,决定了在遇到重大困难、重大挑战的时候,能够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王辰说,强大的国力在这次抗疫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委员通道”传出中医声音
5月21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分享了中医药抗疫的经验和启示。
王阶说,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防控压力巨大。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进驻该院南院区。这里的患者均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而且病情严重。在医疗队进驻之初,很多患者都对中医药的作用表示怀疑。
王阶举了一个例子。当时,有一位83岁的女性患者,体质弱、病情重、基础疾病多,而且吃不下、睡不着,接近崩溃。医疗队队员每天使用中医的方法,给她查舌苔、看脉相、问病情、辨证施药。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这名患者痊愈出院。王阶说,这并非个案。在金银潭医院南院区收治的158名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有140人,其中有88人采取的是纯中医治疗。
应建立食品安全重大风险预警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快速排查预警体系及其防控机制敲响警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卢江建议,食品安全工作应以此为鉴,建立完善体系机制,提升我国食品安全重大风险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早化解能力。
卢江指出,在国家层面,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海关等部门均承担食品安全相关职责,在风险监测等工作职责方面存在职责交叉和功能重叠现象,缺少统筹协调和风险隐患信息通报及分析机制,以及部门联动机制。在地方层面,部分地方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信息仍以手填报告为主,导致信息上报不及时,甚至存在漏报现象。
强化网络餐饮关键环节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卢江表示,与普通餐饮相比,外卖或网络餐饮服务在食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增加了经营主体和经营环节,存在诸多风险点管控不到位问题。当前亟需狠抓落实网络餐饮服务等新业态经营链条关键控制点管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卢江指出,经营主体对网络餐饮提供者入网审查,缺乏卫生许可和卫生经营状况获取和审查措施;网络餐饮配送人员没有严格纳入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其健康体检率低;对网络餐饮配送工具、餐盒的监管不到位;缺乏对网络餐饮配送时间、温度等因素控制措施,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变质。她建议,加强网络餐饮入网审查力度,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经营许可信息数据查询平台,提高入网审查精准性和准入质量。建立网络餐饮线上线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数据互通系统,确保网络和实体经营服务监督同步、标准一致、质量一致。建立配送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加强配送工具索证监督管理,建立完善配送工具消毒管理规范标准。利用智能化手段引入社会和消费者监督机制,实时在线监督餐饮单位后厨卫生状况和配送行为情况,实施配送人员健康信息和配送工具消毒记录网上查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