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波士顿科学牵手先瑞达医疗,飞利浦大中华区调

波士顿科学牵手先瑞达医疗,飞利浦大中华区调

发布日期:2023-07-31  浏览次数: 133
  
近日,先瑞达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与波士顿科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及服务框架协议。本次签约的框架协议主要体现了未来三年内双方将在产品全球商业化、产品制造服务、产品研发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合作。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在国内市场,双方将互相分销对方的产品,以扩大客户群和加强客户关系;在特定海外市场,波士顿科学将独家经销先瑞达的部分产品(首批包括外周药物涂层球囊、外周血栓抽吸系统、静脉腔内射频消融系统、冠脉PTCA球囊扩张导管等),借助其强大的销售网络,将先瑞达的产品推向全球,惠及更多患者。
 
据悉,2023年至2025年间,先瑞达向波士顿科学采购的产品交易金额上限为每年200万美元,波士顿科学向先瑞达采购的产品交易金额上限分别为2000万美元(2023年)、5000万美元(2024年)和1.1亿美元(2025年)。
 
2023年至2025年间,先瑞达为波士顿科学提供的制造服务交易金额上限分别为500万美元、8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
 
根据服务框架协议,双方还将在研发和CSO方面展开多项合作。共享研发和创新资源,互相提供研发支持。先瑞达可以利用波士顿科学的全球研发网络,增强研发能力;波士顿科学可以借助先瑞达的本土化研发优势,提升研发效率。此外,双方还将互相提供CSO服务,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2023年至2025年间,先瑞达为波士顿科学提供的研发支持和CSO服务交易金额上限分别为6000万美元、1.1亿美元、1.45亿美元,波士顿科学为先瑞达提供的研发支持和CSO服务交易金额上限分别为5000万美元、9000万美元和1.2亿美元。
 
本周医械圈还有哪些“械”闻值得关注?行业新政策洞见、企业新动向观察、市场投融资回顾,《医药经济报》跟踪报道!
 
 
1
行业新政策洞见
 

新一轮飞检重点 

 
近日《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方案》正式出台,今年选定医学影像检查、临床检验、康复三个领域作为检查重点,计划在2023年8月—2023年12月期间实现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检查。
 
此外,今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也介绍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有关情况,其中多处涉及耗材监管。吹风会上还公布了医保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包括骨科、血液净化、心血管内科、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以及医药结算费用排名靠前的重点药品、耗材等。
 

(2022年医保结算费用排名靠前重点耗材 来源:赛柏蓝器械)
 

新增4类耗材将集采,降价不足直接淘汰 

 
近日,福建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发布《福建省第四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将开展输液器、泌尿取石网篮、泌尿介入导丝、输尿管支架等4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按照《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实施意见》(闽医保〔2022〕21号)规定,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驻闽军队医疗机构)均应按规定参加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鼓励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进一步完善医用耗材进销存管理、确保医用耗材货款及时结算的基础上参与。
 
根据《征求意见稿》,此次集采的采购周期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原则上为12个月。到期后可根据采购和供应等实际情况延长采购期限,延续周期原则上为12个月。
 
根据意见稿,此次采购将同一分组下同申报企业所有申报产品的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加总求和后,按照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划分为 2 个竞价单元。拟中选规则按照同一分组下按企业进行淘汰,若拟中选,则该企业该分组下采购需求量涵盖的所有有效报价申报产品均拟中选。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各地价格联动政策不断出台,福建也不例外。本次耗材采购意见要求,企业报价不得高于全国和福建省的最低价、以及其他地市(含联盟)及以上集采价。在泌尿取石网篮、泌尿介入导丝、输尿管支架的中选规则中,意见稿要求先淘汰采购需求量涵盖的未报价企业,以及自身降幅不到20%的企业。
 
2
企业动向新观察
 

飞利浦大中华区调整业务架构 

 
7月20日,飞利浦医疗科技宣布:飞利浦在大中华区,将院内病人监护、急救关护、动态监测和诊断的销售及市场团队、临床培训及产品支持团队、深圳金科威的本土研发中心、以本土创新为方向的上游产品管理及卓越技术运营团队,全面整合为了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整合后的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将全力加速全球前沿创新落地中国,包括推进超高端监护产品、转运监护产品以及AED的本土化进程,加速远程心脏监测系统的新品上市等。
 
事实上,在飞利浦大中华区的业务架构调整之前,飞利浦全球就已经开始了重组和优化。去年8月16日,飞利浦宣布Roy Jakobs 将接替Frans van Houten担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该任命自2022年10月15日起生效。除了委任Roy Jakobs成为新一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外,去年,飞利浦还前后公布了其他的高管任命,其中包括:任命Willem Appelo担任飞利浦首席运营官;任命Steve C. de Baca 为飞利浦首席质量官;Jeff DiLullo 晋升为飞利浦北美市场最高负责人。
 
管理层调整为飞利浦的发展注入了新力量,同时飞利浦还在简化运营结构。今年1月30日,飞利浦在公布2022年财报的同时,再次宣布了裁员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裁员6000人,以恢复盈利能力。近日,飞利浦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第二季度营收45亿欧元,超预期的43.4亿欧元;可比营收增长9.4%,超预期的6.3%。其中,中国市场对飞利浦今年的销售额贡献巨大。
 

百特将在明年完成分拆 

 
7月25日,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公司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NYSE:BAX)宣布,Vanive将成为该公司拟议分拆其肾脏护理和急性治疗业务的名称,预计将于2024年7月或更早成为一个公开独立上市的公司,前提是满足惯例条件。在完成拟定的分拆计划之前,该业务将继续以Baxter的身份运营。
 
事实上,早在2022年9月,就有消息传出百特将出售其肾脏护理业务的两个部门。今年1月,百特正式宣布将拆分该业务部门。2022年,该业务营收约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22亿元)。拆分完成后,Vantive将继续专注于通过创新技术、数字化和服务来推动肾脏护理和器官支持的变革,同时更好地定位于追求增长机会和投资创新。
 
百特(Baxter)专注于提供肾科与医院关键产品的广泛组合包括居家透析、急重症透析和中心透析产品,无菌静脉输液,输注系统与设备,肠外营养,生物外科产品与麻醉,以及药房自动化、软件和服务等。是全球首个商业化生产透析系统的企业,与费森尤斯、DaVita并称为“透析三巨头”。同时,百特也是第一家将血液透析、腹膜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法引入中国的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该公司就已进入中国市场,是最早进入中国医疗市场的大型跨国医疗企业之一,数十年来,百特一直深耕于药物输注、肾科、麻醉和肠外营养等领域。目前,百特已在中国设立11家机构及办事处、5家工厂、1家研发中心、1家技术服务中心。
 

新华医疗换帅 

 
7月25日,新华医疗公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选举王玉全先生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长。根据山东省国资委《省属企业控股子公司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基本规范(试行)》及《公司章程》等的要求和规定,董事会决定聘任巩报贤先生为公司总经理。
 

国产“独角兽”拟上市 

 
据悉,苏州信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 2023 年 7 月 14 日进行上市辅导备案,拟在 A 股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信迈医疗正式启动科创板 IPO 进程。
 
信迈医疗由全球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王捷教授和资深医疗产业人金克文共同在苏州创立。自成立以来,信迈医疗完成了5轮融资, 累积融资超 10 亿元。获得了大量明星资本的青睐,在最近的一次是于 2021 年完成的 E 轮融资,获得来自鼎珮集团、春华资本、思邈资本、红杉中国等近亿美元融资。
 

乐普医疗拟将子公司分拆上市 

 
7月23日晚,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常州秉琨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秉琨医疗”)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分拆完成后,秉琨医疗将作为公司旗下外科用医疗器械及辅助麻醉护理完整业务平台实现独立上市。同时,乐普医疗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将保持对秉琨医疗的控制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拟分拆上市的秉琨医疗,是乐普医疗继成功拆分乐普生物和心泰医疗在港股上市后,又一个即将拆分上市的子公司。
 
据悉,秉琨医疗主要聚焦外科用医疗器械及辅助麻醉护理类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在乐普医疗医疗器械板块中是独立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时显著区分于乐普医疗及其旗下其他企业其他业务,业务独立性较高。秉琨医疗主要产品包括各类吻合器、超声刀等外科用医疗器械,以及中心静脉导管包、有创医用血压传感器等各类辅助麻醉护理类医疗器械。
 
从财务数据看,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秉琨医疗营业收入分别为4.09亿元、4.22亿元、5.3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96亿元、0.89亿元、1.14亿元。截至2022年末,秉琨医疗净资产为6.31亿元。
 
 
3
市场投融资回顾
 
 

Teleflex宣布重大收购 

 
7月26日,泰利福(Teleflex)宣布,公司将以6亿美元(约合42.84亿元人民币)的预付款收购Palette Life Sciences公司,并在交易完成时额外支付5000万美元(约合3.57)。该项收购预计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此次收购不会对泰利福2023年的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资料显示,泰利福是一家致力于为血管通路、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麻醉、心脏护理、泌尿、急症医学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企业。此次收购将扩大泰利福的介入泌尿学产品组合,包括可生物降解的直肠垫片等,以改善泌尿科和泌尿妇科疾病、结直肠疾病和放射肿瘤学手术患者的预后。
 
据悉,泰利福公司创立于1943年,过去30年中,其产品组合逐渐转型,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的工业公司,如今已转型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供应商,其产品覆盖血管通路、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麻醉、心脏护理、泌尿、急症医学领域。在确定全面转型到医疗器械行业后,泰利福采取了密集收购的方式来获取行业经验。2012-2015四年时间内进行了17次收购,特别在2015年,进行了7次收购。
 

佳沐垚医疗科技完成数千万融资 

 
近日,国内高端介入企业佳沐垚医疗科技(以下简称“佳沐垚”)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由弘盛资本、元生创投领投,海脉德创投跟投。公司自主研发的冠脉震波治疗系统完成了国内首例临床入组,作为冲击国内首个全自研IVL治疗系统的生力军,佳沐垚凭借“血管内冲击波”这一创新成就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公司计划在融资完成后将加速推进震波治疗系统的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工作,并同步推进多个新产品研发、动物实验、型式检验等工作。
 
据了解,佳沐垚自主研发生产的这款冠脉震波治疗系统是由血管内震波治疗仪和冠脉震波球囊导管两部分组成,冠脉震波球囊导管和血管内震波治疗仪连接后,通过脚踏开关控制血管内震波治疗仪的主机启动或停止血管内的震波治疗。脚踏板的添加,便利了手术的操作,解放了术者的双手,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产品采用的“血管内冲击波”钙化处理技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简称IVL)区别于传统的钙化病变治疗技术。这种冲击方式类似“隔山打牛”,通过压力泵将球囊加压与血管壁紧密贴合;然后球囊在低压扩张后向钙化处提供未聚焦、圆周360°方向、脉冲式的机械能;声压波穿过冠状动脉组织,冲击并破坏钙化病变,导致内膜和中膜钙化断裂,是目前唯一对浅、中、深层钙化都有治疗作用的技术。